多元文化萬花筒人口多元化和國際化是新加坡一大特色,這也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商業成就所賦予的特質。1819129日,史丹福•萊佛士爵士(Sir Stamford Raffles)決定在新加坡這個小漁村設立貿易站,隨即吸引了來自中國、印度次大陸、印尼、馬來半島和中東的移民和商人紛至遝來。

為謀求更美好的前景,外來移民不斷湧入,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語言、文化、風俗與節慶。異族通婚及融合不僅造就了新加坡社會的多元化,更賦予了它生機勃勃、豐富多彩的文化傳承。19 世紀末,新加坡已成為亞洲的國際大都會,國民人口主要由華族、馬來族、印度族和歐亞裔組成。

如今,新加坡華人占總人口的 74.2%,馬來人為13.3%,印度人為 9.2%,歐亞人與亞洲其他國家的人則占 3.3%。此外,新加坡也吸引來自其五湖四海包括北美、澳洲、歐洲、中國、日本及印度的外籍專業人士,在這裡定居。

為了彰顯多元種族特色,新加坡分別以四大民族的一種代表性語言為官方用語,在憲法中把英語、華語、馬來語和淡米爾語定為國家的四種官方語文。馬來語是國語,而英語是商界、政府和學校教學等方面的通用語言。

在新加坡,多種語言特別是各式馬來語和華語方言的存在和並用,明顯對英語的使用造成了影響,逐漸形成攙雜著其他語言詞彙的非正式英語——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。它是許多新加坡人的身份標記,也代表了一種融匯馬來語、華語和印度語的獨特混合語。

在新加坡,幾乎人人至少會說兩種語言,有些人甚至會說三至四種語言。大多數兒童自小就在雙語環境中成長,當他們長大後,又學會了其它的語言。受過教育的新加坡人大多數人都通曉雙語,並以英語和華語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兩種語言。英語是學校裡的主要教學用語,為了確保語言文化的傳承,孩子們也會學習各自的母語。

新加坡華人之間大多以華語(普通話)交談。自從20 世紀 80 年代,政府推行“講華語運動”以來,華語已替代福建話、潮州話、廣東話、客家話、海南話和福州話等方言,成為新加坡華人的第二大通用語。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,“講華語運動”則轉向受英文教育的華人。

當您規劃新加坡游時,不妨在行程中包括參觀具有多元種族特色的文化區或宗教廟宇,瞭解新加坡多元文化社會背後的包容與智慧。無論您是隨團同遊還是獨自探索,都一定會發現,新加坡的歷史、文化和生活方式,原來是如此豐富多彩,令人印象深刻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N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